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最熟悉的通訊工具莫過於手機。但對於專業用戶群體來說,對講機作為通訊工具使用同樣至關重要。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兩者在用戶群體、通話模式、通信能力和適用環境等很多層面上又有哪些不同呢?
一、用戶群體和使用目的不同
使用對講機的用戶往往是社會中工商業和政府領域內的專業人士,而使用手機的用戶則是大眾消費者。對講機被視為行業的生產工具,而手機則是個人的生活工具。
大多數的工商業或政府用戶購買對講機系統後,將其用作一件生產工具,正如他們為員工採購計算機、車輛和製服一樣。由於工商業和政府機構把採購對講機系統作為投資,他們會在滿足技術和業務需求的同時盡量降低部署對講機系統的成本。降低對講機系統成本的一個方法是盡可能減少其係統的站點數量,而這就要求對講機手持終端本身必須具備一些物理上比較大的元器件,以支撐其無需或較少的依賴基站也能實現通訊的能力。
手機通信為點對點的通信,而對講機卻是一個真正的一點對多點的通信設備,這就決定了二者的通話模式並不相同。
手機只會存在兩種狀態:使用中(進行通話)或待機(無通話)。用戶在通話時,電話另一端的用戶正在接聽電話,此刻手機的發射器和接收器在全雙工通話過程中都在工作;大部分的電池耗電量發生在手機發射器工作期間,因為這種通話模式,我們通常用手機在給定電池下的使用(發送)時長來衡量手機的通話可用性。
但對講機卻存在三種狀態:發射中(對講機用戶正在發送)、接收中(對講機用戶正在收聽)以及待機(未進行任何通話)。由於組呼通信的性質,對講機用戶不必在每次通話中講話,他可能收到很多並非專門針對他本人的信息,但是該對講機用戶仍需監聽各種通話內容。對講機三種狀態下的使用時間構成了用戶的周期時間(發送—接收—待機),我們通常使用這個週期來衡量對講機通話的可用性,大多數對講機的周期是通過5-5-90% 的比例來設定。實際上一些用戶為預防緊急情況和災難的發生,使用時往往會超出這個週期時間,這就需要更高容量的電池來滿足8 小時工作時段的需求,而高容量的電池也就增加了對講機的重量和尺寸。
https://www.409shop.com.hk/shop.php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